5月18日,电气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电气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赴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展“党建引领共建 校企协同共进”沉浸式联学联办。博瑞电力公司总经理刘海彬、工程服务中心主任李磊、装备制造中心主任朱延闯校友、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赵静和人力资源部专员殷珂校友以及电气学院各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活动。

电气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维煜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围绕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主讲党课。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力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是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强化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她表示,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带头积极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带动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深化校企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培育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博瑞电力公司李磊和电气学院党委书记朱晏分别介绍了博瑞电力公司和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发展的基本情况,朱晏表示,电气学院将进一步聚焦人才培养主责主业,与博瑞电力公司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横向项目合作、员工能力提升等方面创新思考、务实谋划,为双方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合作平台。


博瑞电力是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转型重大工程的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国家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设有江苏省柔性输变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三年来,电气学院向博瑞电力输送人才近30人,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并推动公司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双方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还探讨了通过党建活动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共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电气学院一行还参观了博瑞电力公司历史沿革及研发成果展厅、制造实验生产线,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特高压换流阀、大型特高压输电设备试验场等国际领先的电气高新技术设备令人印象深刻,参与活动的老师表示,博瑞电力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和成就令人震撼,作为高校教师,要将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和高校的理论研究向结合,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