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熀秋,男,汉族,1964年9月生,江苏靖江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磁悬浮传动研究所所长,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
1987年7月于江苏工学院(现为江苏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获硕士学位,2000年6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在江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ETH)电气工程与设计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一年。1999年评为副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6年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1年评为“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013年评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2014年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电气传动系统理论与控制”带头人、镇江市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
近几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50275067,50575099,60974053),国家863项目1项(2007AA04Z21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204、BK2012707)、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BG2001029、BG2005027)、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2009322711000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1-ZBZZ026)、江苏省“333工程”资助等省部项目10余项。2012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2014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2011年和2016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第一),2012年获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2016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2010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第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其中授权50余件。参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1部,2013年和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第二和第三)。在《科学通报》、《中国科学》、《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10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无轴承电机设计及控制、磁悬浮高速传动系统理论及应用、电机及运动控制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科技获奖及荣誉称号
序号 |
获奖名称及等级 |
项目名称 |
年度 |
排 名 |
1 |
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及其 驱动控制技术 |
2012 |
第一 |
2 |
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 一等奖 |
磁悬浮轴承理论及驱动控制 研究和应用 |
2014 |
第一 |
3 |
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
无轴承永磁电机基础理论 及控制技术研究 |
2011 |
第一 |
4 |
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
新型低能耗磁悬浮轴承驱动 控制技术及应用 |
2016 |
第一 |
5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
新型低能耗磁悬浮轴承 关键技术与应用 |
2016 |
第一 |
6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
无轴承永磁电机泵关键技术 研究及应用 |
2012 |
第一 |
7 |
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
智能矿用隔爆移动电站关键 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2011 |
第三 |
8 |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地方高校电气类人才培养“四结合、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3 |
第二 |
9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
C类 |
2011 |
|
10 |
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
领军人才 |
2013 |
|
11 |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
电气传动系统理论与控制 |
2014 |
|
12 |
镇江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
2014 |
|
二、完成的科研项目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本人承担任务 |
1 |
基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的研究(2007AA04Z213) |
国家“863” 项目 |
2007.10-2010.06 |
主持 |
2 |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数控系统研究(50275067)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2003.01-2005.12 |
主持 |
3 |
基于交流磁轴承高速机床电主轴系统研究(50575099)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2006.01-2008.12 |
主持 |
4 |
高速高精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支持向量机逆动态解耦控制(60974053)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2010.01-2012.12 |
主持 |
5 |
磁悬浮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泵系统研究(BG2005027) |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 |
2005.07-2009.12 |
主持 |
6 |
高速高精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BK2009204)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9.07-2011.12 |
主持 |
7 |
高速高精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驱动系统(20093227110002)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10.01-2012.12 |
主持 |
8 |
无轴承薄片电机泵系统研究 |
国家留学启动基金 |
2005.01-2007.12 |
主持 |
9 |
磁轴承支承高速电机传动系统非线性智能控制 |
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 |
2007.07-2009.12 |
主持 |
10 |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研究(01KJB4700010) |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
2001.07-2003.12 |
主持 |
11 |
农用直驱风力发电机混合磁轴承支承关键技术研究(2011-ZBZZ026) |
江苏“六大人才”高峰 |
2012.01-2014.12 |
主持 |
12 |
交流式磁轴承电主轴关键基础理论及精密控制研究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12.07-2015.07 |
主持 |
13 |
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离心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JHB2012-39) |
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 |
2012.07-2015.06 |
主持 |
14 |
电气传动系统理论与控制 |
省“青蓝工程”团队 |
2014.06-2017.06 |
主持 |
15 |
磁悬浮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直驱精密电主轴系统研究 |
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 |
2014.07-2016.12 |
主持 |
三、代表性论文
序号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发表 时间 |
1 |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bearingless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7, 64(8): 6127 - 6136 |
2017 |
2 |
Compensation control of suspension force for LS-BLPMSM |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2017, 11(4): 622 - 630 |
2017 |
3 |
Nonlinear model analysis and “switching model” of AC-DC three-degree-of-freedom hybrid magnetic baring |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16, 21(2): 1102 - 1115 |
2016 |
4 |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a five-degree-of-freedom electrospindle supported with AC hybrid magnetic bearings |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15, 20(5): 2525 - 2537 |
2015 |
5 |
Suspension force control of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lice motor based on flux linkage identification |
ISA Transactions, 2015, 57, 322 - 328 |
2015 |
6 |
Accurate parameter design for radial AC hybrid magnetic beari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2014, 15(4): 661 - 669 |
2014 |
7 |
Precision modeling method specifically for AC magnetic bearings |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13, 49(11): 5543-5553 |
2013 |
8 |
Bearingless motor’s radial suspension force control based on flux equivalent with virtual winding current analysis method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9): 1590 - 1598 |
2009 |
9 |
Modeling of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mechanical to electrical coordinates transformation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 54 (12): 3736 - 3744 |
2009 |
10 |
三自由度六级混合磁轴承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解耦控制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 38(10): 3077 - 3086 |
2018 |
四、代表性发明专利
序号 |
发明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授权时间 |
1 |
一种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 |
ZL201610140641.6 |
2018 |
2 |
单绕组无轴承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
ZL201510923347.8 |
2017 |
3 |
基于ZigBee/TD-LTE网关的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系统 |
ZL 201510123206.8 |
2017 |
4 |
基于矩阵变换器的交流磁轴承电主轴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ZL201410631560.7 |
2017 |
5 |
轴向混合磁轴承鱼群算法分数阶PID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
ZL201310161974.3 |
2016 |
6 |
一种基于矩阵变换器的三极磁轴承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
ZL201410632031.9 |
2016 |
7 |
一种垂直轴磁悬浮风力发电机 |
ZL 201410442212.5 |
2016 |
8 |
一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位移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
ZL201310335997.1 |
2016 |
9 |
一种无轴承无刷直流电机及悬浮力控制方法 |
ZL201410223255.4 |
2016 |
10 |
一种五自由度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解耦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
ZL201110090621.X |
2014 |
五、部分图片展示

图1磁悬浮轴承电主轴及其驱动控制模块

图2师生开展无轴承电机实验研究

图3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E》中英文期刊
联系方式:
Tel:0511-88792958(O)Fax:0511-88780088
Email:zhuhuangqiu@ujs.edu.cn